公网ip较多,大概有30多个,想着采用PAT+地址池的方式,这样公网地址利用率高,后来出现个别IP地址无法上网,流量到防火墙出不去,初步判断是nat失败,然后换的easy-ip,这样只能使用接口ip地址作为上网ip,但是ip无法上网的问题解决了。所以想了解一下PAT和easy-ip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采用PAT+地址池的方式会导致个别IP无法上网。
设备是H3C F1000-SE-EI
软件版本是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5.20, Feature 5128P07
想了解PAT和easy-ip有什么本质区别?
(0)
PAT一个地址或端口对应一个内网地址,会导致不够。
可以采用easy-ip + 地址池的方式实现。
(0)
NAT细分分为PAT,NO PAT、Easy IP,首先要确认公网地址的可用性,其次配置无问题情况建议升级软件版本至官网最新,新版本优化一些NAT表项问题。PAT,NO PAT模式下地址公网地址会依次分配转换,如果全部分配完后又会重新从起止地址开始分配,可以理解为多对多的转换,端口会根据设置的模式进行转换,NO PAT则表示端口不转换;Easy IP则是多对一,既转换地址也转换端口。
设置地址转换的方式
· PAT:表示NAPT方式,将ACL和NAT地址池关联,同时转换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
· No-PAT:表示多对多地址转换方式,将ACL和NAT地址池关联,只转换数据包的IP地址,不使用端口信息
· Easy IP:表示Easy IP方式,直接使用接口的IP地址作为转换后的地址,利用ACL控制哪些地址可以进行地址转换
同一个地址池只能配置为一种地址转换方式
目前,NAPT支持两种不同的地址转换模式:
· Endpoint-Independent Mapping(不关心对端地址和端口转换模式)
该模式下,NAT设备通过建立三元组(源地址、源端口号、协议类型)表项来进行地址分配和报文过滤。即,只要是来自相同源地址和源端口号的报文,不论其目的地址是否相同,通过NAPT映射后,其源地址和源端口号都被转换为同一个外部地址和端口号,并且NAT设备允许外部网络的主机通过该转换后的地址和端口来访问这些内部网络的主机。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支持位于不同NAT设备之后的主机间进行互访。
· Address and Port-Dependent Mapping(关心对端地址和端口转换模式)
该模式下,NAT设备通过建立五元组(源地址、源端口号、协议类型、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表项为依据进行地址分配和报文过滤。即,对于来自相同源地址和源端口号的报文,若其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不同,通过NAPT映射后,相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将被转换为不同的外部地址和端口号,并且NAT设备只允许这些目的地址对应的外部网络的主机才可以通过该转换后的地址和端口来访问这些内部网络的主机。这种模式安全性好,但是不便于位于不同NAT设备之后的主机间进行互访。
(0)
您发的是官网配置手册原话,我都看了。不知道pat为什么会出现nat失败的现象。反而easy-ip正常。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essy-ip好像没办法选择地址池。只能使用接口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