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经验案例
  • 典型配置
  • 技术公告
  • FAQ
  • 漏洞说明
  • 全部
  • 全部
  • 大数据引擎
  • 知了引擎
产品线
搜索
取消
案例类型
发布者
是否解决
是否官方
时间
搜索引擎
匹配模式
高级搜索

有一个包没得到回应

2025-08-11提问
  • 0关注
  • 0收藏,185浏览
粉丝:0人 关注:0人

问题描述:

有一个包没得到回应,看和正常的包ttl值不同,最后面那个回包ttl值也少了1,这是为什么,流量来的路径不一致?

2 个回答
粉丝:116人 关注:9人

问题现象也描述一下

时延高,但没丢包,看抓包是这样的

zhiliao_7PzEdj 发表时间:2025-08-11 更多>>

时延高,但没丢包,看抓包是这样的

zhiliao_7PzEdj 发表时间:2025-08-11
粉丝:125人 关注:1人

好 — 先把现象拆开看,然后给出可能原因和排查步骤。

从你给的抓包片段能看到的关键点(按时间顺序):

  • 报文 81:172.20.129.126 -> 220.181.111.232,ICMP request,seq=258,ttl=125,标注“no response found!”(第一次发出)

  • 报文 82:同一 src/dst/seq,再次 request,ttl=124(第二次重发)

  • 报文 83/84:来自对端的 ICMP reply,ttl=51(reply for 82),接着又一个 reply ttl=50

两个直观问题:

  1. 为什么第一个 request(81)显示“no response found”而第二个(82)有 reply?

  2. 为什么 request/reply 的 TTL 在不同包上有差异(比如 reply 的 TTL 比之前少 1)?

下面是解释与可能原因:

原理要点(TTL 的含义)

  • 抓包里显示的 TTL 是该包到达抓包点时剩余的 TTL(不是发送时的原始 TTL)。

  •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hop),TTL 就减 1。不同的路径/跳数会导致看到的剩余 TTL 不同。

  • 操作系统对发出的 ICMP request 一般会用固定的初始 TTL(比如 Linux 常是 64,Windows 常是 128),但抓包看到的值取决于它从发端到抓包点经过了多少跳。

关于“no response found”的解释

最常见的情况是第一次 request 超时或被丢弃/未匹配到 reply,于是主机进行了重发(报文 82)。实际可能原因包括:

  • 第一次 request 的 reply 被延迟到超过工具的匹配窗口(所以工具标记“no response found”),但对端实际上后面才发/到达(例如网络抖动导致延迟)。

  • 第一次 request 的 reply 被中间设备丢弃(防火墙、ACL、策略或ICMP速率限制等),第二次 request 恰好走了另一条路径或被允许通过,得到了 reply。

  • 抓包点没有捕获到第一次 reply(例如 reply 走了不同链路/接口,没经过抓包设备)。

关于 TTL 差异(比如 reply 的 TTL 少了 1)

  • 不同包的 TTL 不同,最常见的原因是路径不一致(asymmetric routing)或不同请求/回复走了不同路径。如果第一个 request 和第二个 request、或 reply 的返回路径在某一跳上不同,抓到的剩余 TTL 会相差 1(或更多)。

  • 另一个常见原因是 负载均衡(ECMP、per-packet/per-flow):不同流或不同时间的包可能被路由器分流到不同的后端路径,导致跳数差异。

  • 还可能是抓包点位置不同(例如你在中间设备上抓到 request,在另一接口抓到 reply),所以看到的“剩余 TTL”会不同。

所以你说的“流量来的路径不一致?”——很可能是的(不一致或路由/负载均衡导致跳数不同),这会解释 TTL 不同以及为什么第一次包没匹配到 reply。

如何进一步验证与定位(建议步骤)

  1. traceroute / mtr 从源和目的分别跑,看两端到对方的跳数和路径是否一致(检测是否有不对称路由)。

  2. 在源/目的两端同时抓包(或在靠近双方的路由节点抓包),对比抓到的请求和回复,确认 reply 是否确实被发送以及走哪条路径到达抓包点。

  3. 检查中间设备策略:防火墙、ACL、ICMP 限速、NAT(有时 NAT 会用不同设备回复)等,确认是否有丢包/过滤发生。

  4. 检查是否有 ECMP/负载均衡:路由器是否启用了多条等价路由,且采用 per-packet 或 per-flow 分流。可以在设备上查看路由表 / ECMP 统计。

  5. 对比 IP ID / ICMP ID / seq:确保 reply 的 seq/id 与哪次 request 对应,确认是不是第一次 request 的 reply 被延迟到后面才到达(从抓包看好像 reply 对应 82)。

  6. 扩大抓包窗口 / 时间戳:避免“no response found”是因为匹配时间窗太短。

小结(一句话)

  • TTL 不同通常说明路由路径或 hop 数不同(很可能是不对称路由或负载均衡)。

  • “no response found” 很可能是第一次请求的 reply 未被抓到或被丢弃/延迟,第二次重发得到回复。

  • 按上述排查(双端抓包 + traceroute + 检查中间策略/ECMP)可以快速定位是哪种情况。

编辑答案

你正在编辑答案

如果你要对问题或其他回答进行点评或询问,请使用评论功能。

分享扩散:

提出建议

    +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

亲~检测到您登陆的账号未在http://hclhub.h3c.com进行注册

注册后可访问此模块

跳转hclhub

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辱骂、歧视、挑衅等(不友善)

侵犯我的权益

×

泄露了我的隐私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诽谤我 >
辱骂、歧视、挑衅等(不友善)
骚扰我

泄露了我的隐私

×

您好,当您发现根叔知了上有泄漏您隐私的内容时,您可以向根叔知了进行举报。 请您把以下内容通过邮件发送到pub.zhiliao@h3c.com 邮箱,我们会尽快处理。
  • 1. 您认为哪些内容泄露了您的隐私?(请在邮件中列出您举报的内容、链接地址,并给出简短的说明)
  • 2. 您是谁?(身份证明材料,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您好,当您发现根叔知了上有关于您企业的造谣与诽谤、商业侵权等内容时,您可以向根叔知了进行举报。 请您把以下内容通过邮件发送到 pub.zhiliao@h3c.com 邮箱,我们会在审核后尽快给您答复。
  • 1. 您举报的内容是什么?(请在邮件中列出您举报的内容和链接地址)
  • 2. 您是谁?(身份证明材料,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
  • 3. 是哪家企业?(营业执照,单位登记证明等证件)
  • 4. 您与该企业的关系是?(您是企业法人或被授权人,需提供企业委托授权书)
我们认为知名企业应该坦然接受公众讨论,对于答案中不准确的部分,我们欢迎您以正式或非正式身份在根叔知了上进行澄清。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您好,当您发现根叔知了上有诽谤您的内容时,您可以向根叔知了进行举报。 请您把以下内容通过邮件发送到pub.zhiliao@h3c.com 邮箱,我们会尽快处理。
  • 1. 您举报的内容以及侵犯了您什么权益?(请在邮件中列出您举报的内容、链接地址,并给出简短的说明)
  • 2. 您是谁?(身份证明材料,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
我们认为知名企业应该坦然接受公众讨论,对于答案中不准确的部分,我们欢迎您以正式或非正式身份在根叔知了上进行澄清。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暴力、血腥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政治敏感
不规范转载 >
辱骂、歧视、挑衅等(不友善)
骚扰我
诱导投票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