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配置原则
- 1.物理连接:确保服务器的网口1(如eth0)接入网络A的核心交换机,网口2(如eth1)接入网络B的核心交换机。
- 2.IP规划:为两张网络分别规划好管理网段和业务网段,确保它们不会冲突。
- 3.关键选择:在部署界面,不要开启“开启双栈”开关。这个开关是针对IPv4/IPv6双协议栈的,与您物理多网卡的场景无关。您的需求是多网卡接入多网络。
在“配置集群参数”页面的具体填写建议
假设您的两张网络如下:
- •网络A:网段为
192.168.1.0/24
,作为管理网络和内部业务网络。 - •网络B:网段为
10.10.1.0/24
,作为外部业务网络或存储网络。
您的配置应该类似于下图所示,但需根据您的实际网络规划进行调整:
1. 网络模式选择 (关键)
- •集群网络模式:您需要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支持多网卡的平台网络模式。通常选项可能包括:
- •“多子网” 或 “多网卡” 模式:这是最符合您需求的模式。该模式允许您为不同的网络流量(管理、业务、存储等)绑定到不同的物理网卡上。
- •如果只有“单子网”和“单子网-VXLAN”:那么默认情况下,所有流量都会通过同一个网口出去。您可能需要在操作系统层面进行额外的路由配置,或者联系技术支持确认是否有隐藏的多网络配置方式。首选目标是找到并选择“多子网”模式。
2. IP地址池配置
- •北向业务虚IP:这通常是提供给外部系统(如运维平台、监控系统)访问集群管理面的IP地址。您需要根据该管理平台所在网络来决定。
- •如果管理平台在网络A,则填写网络A网段内的一个IP,如
192.168.1.100
。 - •如果管理平台在网络B,则填写网络B网段内的一个IP,如
10.10.1.100
。
- •容器IP地址池:这是分配给集群内Pod的IP地址范围。建议将其规划在您的管理网络(网络A)的网段内,例如
192.168.1.200/28
。这可以保证集群内部通信的稳定性和管理便利性。 - •Service IP地址池:这是Kubernetes Service的虚拟IP池。同样,建议规划在管理网络(网络A)的网段内,例如
192.168.1.150/28
。
⚠️ 重要提醒:如界面提示所示,容器IP地址池和Service IP地址池在部署后不可修改,请务必谨慎规划,预留足够大的IP范围。
3. 其他配置
- •虚IP模式:根据您的网络设备支持情况选择。如果网络交换机支持VRRP等协议,可以选择“外置虚IP”并配合交换机组网;否则通常选择“内置虚IP”(由软件保证高可用)。
- •NTP服务器:填写网络中可用的NTP服务器地址,确保所有节点时间同步。通常需要在这两张网络中都能访问到它,或者为两张网络分别配置。
- •外置DNS服务器:填写可靠的DNS服务器地址。同样需要确保集群节点能通过两张网络中的至少一张访问到它。
总结与步骤
- 1.物理连线:将服务器两个网口分别接入两个核心交换机。
- 2.操作系统配置:在安装部署之前,可能需要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内为两个网口配置好正确的IP地址、网关和路由,确保网络连通性。
- 3.规划IP地址段:为管理虚IP、容器IP池、Service IP池在所选的管理网络上规划好具体的IP段。
- 4.在部署界面选择网络模式:优先寻找并选择 “多子网”或“多网卡” 模式。
- 5.填写参数:按照您的规划,填写上述IP地址池和其他信息。
- 6.完成部署:检查无误后,继续完成集群部署。
由于部署后部分网络参数不可更改,强烈建议在正式部署前,使用测试环境进行验证,或者联系新华三技术支持工程师,他们可以提供最符合您当前软件版本和硬件环境的详细配置指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