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超融合上中存储容量的问题。有点忘记了。
总容量--已分配容量---实际可用容量。
比如总容量20T,已分配了2T,实际可用19T。(删除了一些虚拟几后。)
(0)
总容量20T,已分配是所有虚拟机创建的时候预分配的空间,实际可用容量是总容量减去实际使用的容量,有一些虚拟机使用的精简模式实际使用容量比预分配的容量小
(0)
容量类型 | 含义 | 计算公式 | 示例场景(20T总空间) |
---|---|---|---|
物理总容量 | 所有服务器硬盘的原始物理容量总和 |
| 3节点 × 4块 1.8T SAS ≈ 20T |
可用存储池容量 | 物理总容量扣除冗余开销(副本/纠删码)后的实际可用空间 |
| 3副本时: |
已分配容量 | 虚拟层承诺给虚拟机的磁盘空间(含精简置备的"虚占"空间) |
| 创建了总需求2T的虚拟磁盘 |
实际物理占用 | 虚拟机数据在物理磁盘上的真实占用(受写入量、副本等影响) |
| 虚拟机实际写入500G → 占用1.5T |
剩余可用容量 | 存储池中未被占用的物理空间(可分配给新虚拟机) |
|
|
现象:总物理容量20T,已分配2T,删除虚拟机后实际可用19T(而非18T)
已分配容量 ≠ 物理占用
虚拟机通过精简置备(Thin Provisioning) 分配了2T,但实际写入数据可能只有500GB。
物理占用为 500GB × 3副本 = 1.5T
。
删除虚拟机后的容量变化
删除后,已分配容量减少2T(虚拟层释放承诺空间)。
实际物理占用减少1.5T(存储池回收1.5T空间)。
原剩余物理可用空间:20T × 1/3 - 1.5T ≈ 5.17T
删除后变为:5.17T + 1.5T = 6.67T ≈ 19T
(因冗余计算显示为19T)。
物理总容量 (20TB)
│
├─ **存储池可用空间** (6.67TB, 含冗余开销)
│ │
│ ├─ **已用物理空间** (1.5TB) → 存储真实数据+副本
│ │ │
│ │ └─ 虚拟机1:承诺2TB → 实际写入500GB
│ │ → 副本占用1.5TB
│ │
│ └─ **剩余可用空间** (5.17TB)
│
└─ **虚拟化层分配** (2TB) → 用户看到的"已分配"
精简置备陷阱
若存储池剩余5T,可分配100T虚拟磁盘(超分配),但当实际写入量超过5T时,存储池崩溃。
监控建议:
# CAS/UIS 查看真实使用率
hcc info --space # 显示物理占用/剩余空间
容量回收机制
删除虚拟机后,空间不会立即释放(需等待分布式存储垃圾回收)。
强制回收命令(慎用):
hcc-dfr cleanup --type delete # 清理已删除数据
冗余策略影响
策略 | 空间利用率 | 安全性 | 适用场景 |
---|---|---|---|
3副本 | 33% | ★★★ | 核心业务 |
纠删码(4+2) | 66% | ★★ | 非关键业务/备份 |
容量规划公式
物理总需求 = (虚拟机总磁盘需求 × 副本数) / 期望利用率
# 例:需分配10T虚拟机,3副本 → 至少准备30T物理空间
空间不足解决方案
扩容:增加服务器节点或硬盘
uis-cli add-node --ip 新节点IP # UIS 添加节点
迁移数据:将虚拟机迁移至空闲存储池
cas-cmd vm-migrate --vm-id 100 --dst-pool SSD_POOL
监控命令汇总
命令 | 作用 |
---|---|
| 查看物理空间使用率 |
| 显示存储池容量详情 |
| 检查空间回收任务状态 |
通过此分析可明确:
✅ "已分配"是虚拟层的承诺空间,而实际可用容量取决于物理存储池的真实占用。
✅ 删除虚拟机后容量"异常"变化,本质是虚拟层分配与物理占用的差异+冗余策略叠加效应。
(0)
暂无评论
1️⃣ 三个容量指标的定义
指标 | 含义 | 特点 |
---|---|---|
总容量(Total Capacity) | 存储池的物理容量总和(经过 RAID/副本/纠删码容错后剩余的容量)。 | 固定值,除非扩容磁盘或节点。 |
已分配容量(Provisioned/Allocated Capacity) | 已经分配给虚拟磁盘(VD)、虚拟机 VMDK、卷等的逻辑容量。不等于实际占用的物理空间。 | 受精简置备(Thin Provisioning)影响,可能远大于实际使用。 |
实际可用容量(Free/Usable Capacity) | 当前可再分配的物理容量,减去系统保留、冗余数据占用、元数据等后剩余的真实可用空间。 | 会随数据写入、快照、删除延迟回收而变化。 |
超融合用的存储一般是分布式的(比如 VMware vSAN、Nutanix、H3C UIS),并且几乎都开启精简置备 + 延迟回收:
精简置备:创建虚拟磁盘时只预留元数据空间,不立即占满。
删除延迟:删除 VM 时,数据块会被标记为可回收,但真正释放是在垃圾回收(GC)或 UNMAP/TRIM 之后。
快照依赖:如果有快照,删除 VM 可能不释放全部空间,因为快照链条里还引用这些数据块。
所以:
已分配容量表示你“承诺”给虚拟磁盘的逻辑容量,不等于已写入。
实际可用容量是你现在真的能再写多少数据。
总容量 20T,已分配 2T,实际可用 19T
可能的含义是:
总容量 20T:物理可用总量(考虑了 RAID 副本或纠删码之后的容量)。
已分配 2T:有 2T 的虚拟磁盘“逻辑空间”已经分配出去(比如你给几台 VM 各分了 500G)。
实际可用 19T:物理上还剩 19T 可写入,因为虚拟机实际占用不到 1T(删除了一些 VM 后,实际物理空间回收了,但“已分配”逻辑空间指标没怎么变)。
这就像是你订了 2 个仓库(已分配 2T),但里面只放了 1 个仓库的货,所以你物理上还有 19T 空地(实际可用)。
物理总容量 = 数据块(实际数据 + 冗余 + 元数据) + 空闲
逻辑已分配 ≠ 实际数据大小
实际可用容量 = 物理总容量 - 实际数据块大小 - 保留空间
(0)
暂无评论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