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发起请求:
PC(192.168.1.100
)想要访问 ***.***
。
由于DNS指向了 192.168.1.1
,它向防火墙发送一个DNS查询请求:“***.***
的IP是什么?”
防火墙拦截与处理(透明代理核心):
防火墙(192.168.1.1
)接收到这个DNS请求。
此时,防火墙上的DNS透明代理功能和策略路由开始工作。
防火墙会根据配置好的策略(通常基于源IP、目的地、链路负载等),智能地选择三条外网链路中的一条,并将这个DNS请求报文原样转发给该链路上对应的运营商DNS服务器(例如 218.2.2.2
)。
注意:防火墙在转发时,会做SNAT(源地址转换),将DNS请求的源IP从PC的 192.168.1.100
改为防火墙该出口链路的IP地址。
接收并返回响应:
运营商DNS服务器(218.2.2.2
)将解析出的IP地址(例如 1.2.3.4
)回复给防火墙。
防火墙收到响应后,再将其返还给最初发起请求的PC(192.168.1.100
)。
后续流量建立连接:
PC拿到 ***.***
的IP地址 1.2.3.4
后,开始发起业务访问(如HTTP请求)。
这个业务请求的目标IP是 1.2.3.4
,目标端口是80,它会首先发往默认网关(也就是防火墙 192.168.1.1
)。
防火墙收到这个业务流量后,会查询它的会话表,发现这个连接是由之前那个DNS查询引发的。
为了保证流量路径的一致性(即从哪条链路出去解析的DNS,就从哪条链路出去访问),防火墙会确保这条业务连接也从之前发送DNS请求的那条链路转发出去。
实现代理功能:只有DNS流量先发给防火墙,防火墙才有机会“拦截”并“代理”它,从而执行链路选择的策略。如果终端直接指向公网DNS(如 8.8.8.8
),请求就会直接通过默认路由出去,防火墙无法实现智能选路。
集中管理:所有终端的DNS解析行为都经过防火墙,便于做安全审计(如记录域名访问日志)、内容过滤(如屏蔽恶意域名)和流量管理(如根据域名分流)。
特性 | 普通网关/NAT模式 | DNS透明代理模式 |
---|---|---|
终端DNS设置 | 运营商的DNS或公共DNS(如 | 防火墙内网地址(如 |
防火墙角色 | 仅做NAT转换和策略路由,不处理DNS请求内容。 | 拦截、代理并可能解析DNS请求,是DNS流量的中间人。 |
链路选择依据 | 通常基于目的IP地址进行策略路由。 | 可以基于“域名”本身进行更智能、更优先的链路选择。 |
终端配置:所有PC的DNS服务器地址设置为防火墙内网口IP 192.168.1.1
。
防火墙配置:
启用DNS透明代理/中继功能。
配置三条链路的DNS服务器地址(分别填入对应运营商提供的DNS)。
配置策略路由,规定DNS请求如何选择出口链路(例如:根据源IP段选择链路、轮询负载均衡等)。
防火墙策略:确保安全策略允许从内网到防火墙本身(192.168.1.1
)的UDP 53端口的流量。
这样做之后,您的三链路DNS透明代理方案就能正常工作,实现流量的智能分流和负载均衡了。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