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的网络结构如下:
Area 1 —— Area 0 —— Area 1
也就是:
两个非骨干区域(两边的 Area 1)通过骨干区域(Area 0)间接连接;
它们的区域号 一样(都是 Area 1),但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区域(因为中间隔着骨干区)。
OSPF 的区域编号只是一个逻辑标识(Area ID),是否属于同一个区域取决于是否物理上连通到一起,而不仅仅是数字相同。
也就是说:
“区域号一样 ≠ 同一个区域”,
“必须有连续的区域链路连接,才能视为同一区域”。
位于骨干区与非骨干区交界处的 ABR(Area Border Router)会认为自己同时连接了:
Area 0(骨干区)
Area 1(非骨干区)
另一个 ABR(另一侧)也认为自己连接了:
Area 0(骨干区)
Area 1(非骨干区)
➡️ 两个 ABR 都认为自己连接了 “Area 1”,但它们的 Area 1 实际上是不同的逻辑区域(因为两者之间没有 Area 1 内部的物理直连)。
OSPF 要求同一个区域内所有路由器的 LSDB 一致;
由于两个 “Area 1” 之间被骨干区隔开,LSDB 无法同步;
所以实际上这两个 “Area 1” 的 LSDB 是独立的;
OSPF 不会报错,但你会看到:
各自的 show ip ospf database
(或华三 display ospf lsdb
)输出不同;
同名的 Area 1 中存在不同的 LSA 集合。
从一个 Area 1 到另一个 Area 1 的流量要经过:
Area 1 → ABR1 → Area 0 → ABR2 → Area 1
也就是通过骨干区进行“跨区路由传播”;
每个 ABR 会把自己的 Area 1 路由重新汇总成 Type-3 LSA 发到 Area 0,然后再由另一侧 ABR 发布到对方的 Area 1;
所以通信仍然可达(前提是骨干区正常)。
➡️ 直观现象:
从路由表看起来,Area 1 的路由仍然能互通;
但在 LSDB 层面,它们不是同一个区域;
如果使用命令查看,会发现有“两个 Area 1”的独立 LSDB。
现象 | 说明 |
---|---|
display ospf peer 或 show ip ospf neighbor 看到各自的邻居都只在本地 |
两边的 Area 1 路由器不会互为邻居 |
display ospf lsdb 中看到 Area 1 的 LSA 只来自本地一侧 |
两侧 LSDB 不共享 |
ABR 的输出中看到自己连接 Area 0 和 Area 1(正常) | 但另一侧 ABR 也显示一样 |
Wireshark 抓包看到 Area ID 一样但来自不同接口的 Hello 报文不匹配 | OSPF 报文中 Area ID 相同但未形成邻接 |
虽然 OSPF 还能工作,但这样配置会带来隐患:
排查复杂:你以为是同一区域,但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
区域号冲突可能导致误会;
将来调试、汇总、重分发可能出问题(比如路由汇总边界不清晰);
某些厂商的实现(尤其是早期版本)可能因为区域号重复导致混乱或错误的 LSA 泛洪。
确保每个非骨干区域的编号全网唯一;
同一编号的区域必须直接连通(不能通过骨干区间接连接);
如果不方便改编号,至少在文档和命名中标明两者不是同一区域,例如:
Area 1 (DataCenter)
Area 1 (Branch)
或改成 Area 11、Area 12 这样更清晰。
项目 | 现象 |
---|---|
配置 | 两侧非骨干区区域号一致 |
实质 | 两个逻辑独立的区域,只是编号相同 |
LSDB | 不共享 |
邻居关系 | 不形成跨区邻接 |
路由传播 | 通过骨干区转发 Type-3 LSA |
风险 | 运维混乱、汇总异常、排查困难 |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