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成员端口状态的影响不同,成员端口上的配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属性类配置和协议类配置。
属性类配置包含的配置内容如表1-1所示。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属性类配置完全相同的成员端口才能够成为选中端口。
表1-1 属性类配置的内容
配置项 | 内容 |
端口隔离 | 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 |
QinQ配置 | 端口的QinQ功能开启/关闭状态、VLAN Tag的TPID值、VLAN透传。关于QinQ配置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QinQ” |
VLAN映射 | 端口上配置的各种VLAN映射关系。有关VLAN映射配置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VLAN映射” |
VLAN配置 | 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类型)、端口的工作模式(即promiscuous、trunk promiscuous、host、trunk secondary模式)、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VLAN报文是否带Tag配置。有关VLAN配置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VLAN” |
协议类配置是相对于属性类配置而言的,包含的配置内容有MAC地址学习、生成树等。在聚合组中,即使某成员端口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协议配置存在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