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三 7 期 SD-WAN 方案中,基于剩余带宽和带宽利用率的选路配置需通过 ** 智能选路(RIR,Resilient Intelligent Routing)** 功能实现。以下是具体操作路径及配置要点,结合官方文档和实际案例整理:
一、基础配置准备
确认设备支持:
- 需使用支持 RIR 功能的新华三设备(如 MSR 系列路由器),且控制器版本为 iMC 7.3 或更高。
- 确保所有链路(如 MPLS、Internet、4G)已在控制器中正确添加并激活。
开启带宽监控:
- 路径:网络配置 > SD-WAN > 链路管理 > 物理接口
- 为每条链路配置总带宽和期望带宽(建议设置为实际带宽的 80%),并开启实时带宽探测功能。
二、智能选路策略配置
1. 创建业务流量模板
- 路径:网络配置 > SD-WAN > 智能选路 > 业务流量模板
- 步骤:
- 点击新建,输入模板名称(如 “视频会议”)。
- 在流量匹配规则中,通过源 / 目的 IP、应用类型(如视频协议)等条件筛选需优化的流量。
2. 配置带宽选路策略
- 路径:业务流量模板 > 选路策略 > 带宽策略
- 关键参数:
- 剩余带宽选路:勾选基于剩余带宽权重,并设置负载分担模式为 “逐流加权选路” 或 “逐包模式”。示例:若链路 1 剩余带宽 8Mbps,链路 2 剩余带宽 4Mbps,链路 3 剩余带宽 8Mbps,权重比为 8:4:8,流量将按 40%、20%、40% 分配。
- 带宽利用率选路:勾选基于带宽利用率,设置最大利用率阈值(如 80%)。当链路利用率超过阈值时,自动切换至其他链路。
3. 关联 SLA 质量策略(可选)
- 路径:业务流量模板 > 选路策略 > 质量策略
- 配置要点:
- 引用已创建的 SLA 模板(需提前在SD-WAN > SLA 管理中定义时延、抖动、丢包率阈值)。
- 启用 ** 综合质量指标(CQI)** 算法,设置时延、抖动、丢包率的权重(如分别为 5、3、2),确保带宽选路与质量评估结合。
三、策略生效验证
策略下发:
点击
提交并选择
立即执行,策略将通过控制器同步至边缘设备。
状态监控:
- 路径:监控 > SD-WAN > 链路状态
- 查看各链路的实时带宽占用和选路策略匹配次数,确认流量是否按预期分配。
日志分析:
- 路径:系统管理 > 日志管理 > SD-WAN 日志
- 筛选选路策略执行日志,排查是否存在策略冲突或链路状态异常。
四、典型问题排查
策略未生效:
- 检查链路是否处于Up状态,且带宽参数(总带宽、期望带宽)配置正确。
- 确认流量匹配规则与实际业务流量特征一致(如应用类型是否被正确识别)。
选路逻辑异常:
- 若同时配置了链路优先级和带宽选路,需通过策略优先级(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确保带宽策略生效。
- 检查负载分担模式是否与业务需求匹配(如实时性要求高的流量建议使用 “逐包模式”)。
CLI 辅助配置(高级场景):
- 进入系统视图:
- 配置 RIR-SDWAN 业务流量模板:
rir sdwan \
flow flow-id 1 \
expect-bandwidth 1000 # 会话预计使用带宽1Mbps \
path sdwan transport-network "MPLS" preference 1 # 优先使用MPLS链路
- 启用带宽利用率检测:
link-available-threshold 80 # 最大利用率80%
具体命令可参考官方文档。
五、版本兼容性说明
- iMC 7.3 版本:需确保设备版本≥Comware V7.1.070,否则部分功能(如逐包负载分担)不可用新华三。
- iMC 7.5 版本:界面优化为网络配置 > 智能选路 > SD-WAN 策略,路径更简洁,但核心配置逻辑一致新华三。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性地在新华三 7 期 SD-WAN 控制器中实现基于剩余带宽和利用率的智能选路。若仍无法找到对应功能,建议提供控制器版本号及设备型号,以便进一步定位配置入口。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