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H3C S5130交换机堆叠(IRF)使用ND MAD进行心跳检测,无中间设备、通过业务口直连时,配置步骤如下:
---
### **一、配置步骤**
1. **配置聚合接口用于MAD检测(推荐三层聚合)**
```bash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0
port link-type route
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252
```
2. **将物理直连端口加入聚合组(每台设备各一个端口)**
```bash
interface FortyGigE1/0/49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0
interface FortyGigE2/0/49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0
```
3. **启用ND MAD检测**
```bash
irf domain 1
mad nd enable
```
4. **(重要)保留管理口为MAD保留接口,防止分裂后被关闭**
```bash
mad exclude interface M-GigabitEthernet0/0/0
```
5. **确保堆叠口、业务口、MAD检测口分布在不同单板上**
- 若所有接口集中在同一单板,堆叠分裂重合并后可能导致业务口无法UP。
6. **若无法满足跨板部署,建议改为RBM(专用堆叠卡)组网**
---
### **二、检查状态命令**
1. **查看MAD状态**
```bash
display mad status
```
- 正常应显示:`MAD status: Normal`
- 若分裂:`MAD status: Detect`
2. **查看ND MAD详细信息**
```bash
display mad nd interface
```
3. **查看IRF状态**
```bash
display irf
display irf topology
```
4. **确认保留接口已生效**
```bash
display mad verbose
```
---
### **三、注意事项**
- 必须使用**三层聚合接口**作为ND MAD检测口,避免单点故障。
- 不要将MAD检测口配置为二层转发用途,避免环路或冲突。
- 避免MAD口、堆叠口、业务口集中在同一接口板,否则堆叠合并后接口可能无法UP。
- 若设备配置大量ACL或黑名单(>1W条),注意重启后恢复时间较长。
---
### **结论**
通过上述配置,可实现两台S5130通过业务口直连实现ND MAD检测。关键点:使用三层聚合口、跨单板部署、配置保留接口、避免二层与三层切换冲突。
建议后续优先采用专用堆叠卡(RBM)或专用链路进行MAD检测以提升可靠性。
支持MAD检测的聚合接口配置ipv6的IP吗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就是按这个手册配置的(这个手册的配置是有中间设备的),但MSTP将一端的口阻塞了,不知道mad nd是不是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