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m-lag技术是华为的叫法,华三叫drni啊,现在华三又出了一个m-lag那么这个和drni有啥区别呢?
如上
(0)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运行M-LAG的两台设备在转发流量的逻辑上会成为一台设备,在破环和设备冗余上能实现与堆叠一样的效果。既能实现链路捆绑的链路冗余,也能实现单点设备故障的冗余。(如下图1-1所示,上面的两台设备为M-LAG组,逻辑上会变为右边那样的单台设备)
堆叠会因为升级、替换等问题造成长时间的丢包,这对全天24小时不停业务的数据中心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而M-LAG的控制平面是分离的,这意味这一组M-LAG 的两台设备可以单独下电切换流量,然后先后进行升级替换。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
总结:M-LAG拥有堆叠的破环、链路利用率高、设备级冗余等优点,同时没有堆叠控制平面单一升级替换会中断业务的缺点
我们在文章的标题和上一段中都聊到了 M-LAG 会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中替代堆叠,那么M-LAG好处那么多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企业网等更多环境中去替代堆叠及淘汰堆叠呢?
其实M-LAG的优点虽然有很多,但它跟堆叠的不同点将注定有较大区别,这个不同点就是——控制平面独立。堆叠控制平面融合的好处就是便于管理了,多台设备我们可以通过登陆一台设备实现所有堆叠成员设备的配置。但是M-LAG 控制平面独立就会丧失这一优点,同时由于控制平面不能统一协商,那么在一些问题上就需要引进更多的解决方案,那这就会给实施者和运维者带来故障场景考虑和配置变得繁多的麻烦。
从故障场景来说,既然控制平面独立的话 M-LAG就需要考虑生成树、MAC地址表项和ARP表项同步等问题。控制平面独立使得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各种故障场景下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在前期设计时会比采用堆叠更拘束。
从配置来说,控制平面独立使得链路聚合组、三层网关接口等配置无法直接配置,需要引进其他配置来保证这些配置在两台独立设备上可以协同正常工作,这给前期编写脚本和网络设计规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综上所述,除了数据中心因为业务连续性的问题需要选择这个方案以外,一些对业务中断容忍度比较高的网络依旧采用堆叠会更适合部署和维护。
总结:堆叠虽然在数据中心比不过M-LAG,但是在其他场景下堆叠的规划设计、配置维护比M-LAG简单,M-LAG相对来说配置、维护较为复杂。
由于M-LAG 的特殊性,在组网中需要注意诸多问题。这里我将列举两点参考:
总结:由于在控制平面上不统一,在一些故障场景下会比堆叠更复杂,在规划设计前对解决方案需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以保证业务连续性为主。M-LAG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在实施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各厂商的资料手册,华三的叫做DRNI,思科的叫VPC
(0)
那么其实就是改了个名字而已,把以前drni改成m-lag了吗?
irf现在也算是有不中断业务升级方式吧
华三的DRNI和M-LAG功能基本一致。华三的M-Lag和华为的M-Lag区别有点大,你可以理解为华三的M-Lag是简化版本的M-Lag。
但DRNI和华为M-Lag可以理解成一回事了~
(1)
思科先推的vpc在数据中心场景反馈很好,华为就推了m-lag对标,华三推了drni对标,由于市场份额知名度还有就是技术认证人数等各个原因现在改名了也叫m-lag
(2)
亲~登录后才可以操作哦!
确定你的邮箱还未认证,请认证邮箱或绑定手机后进行当前操作
举报
×
侵犯我的权益
×
侵犯了我企业的权益
×
抄袭了我的内容
×
原文链接或出处
诽谤我
×
对根叔社区有害的内容
×
不规范转载
×
举报说明
对